第(2/3)页 正当他心满意足地欣赏着这些武器的时候,一个人影缓缓推门而入,将凛冽的寒风关在了外头。张傅母闻声回首看去,和蔼地笑了起来,悄悄地带着侍婢们退了下去。而那人悄无声息地来到他身后,静默而立,与他一同观赏着琳琅满目的武器收藏。 过了许久,李徽突地一动,拿起先帝赏赐的横刀。曾在战场上饱饮鲜血的刀骤然出鞘,寒光映在他的脸上,令他的神色中多了几分冷冽之意。然而,刀光收起的时候,他却依旧是那位温和无害、脾气极好的新安郡王。 “子献?”收刀之后,李徽这才发现身后的王子献,眉眼弯了起来,“你是何时来的?怎么悄悄地不出声?我方才还想着须得问一问你,这些匕首与那边挂着的长弓都是什么来历呢。想必每一样都有或长或短的故事罢?” “呵,这些故事说起来,足可说上几日几夜——有些我曾在信中提过,你可记得?”王子献深深地望着他,脑海中他方才的冷冽神情却迟迟挥之不去。他倏然发现,对方隐约之间似乎展露了些他不曾见过的性情。这令他有些惊讶,有些遗憾,但更多的却是热血沸腾的兴奋。 他惊讶于李徽远远不似曾经那般温和无害,也遗憾于这两三年不曾陪伴他亲历一切。他更兴奋于自己曾经隐藏的那些阴暗、狠辣,或许也极有可能让李徽毫无芥蒂的接受。毕竟,他从来都不是如天水郡王那般天真无知之人,他心里也藏着涌动而澎湃的情绪,他也积压着不满、不平与愤怒,故而更容易理解他的所作所为。 “我当然记得。”李徽道,随手拿下一张鹿角弓,“不如你说说这张弓是何处得来的?” 不知何时,丝絮般的雪轻飘飘地降了下来,无声无息地落在地上。白雪仿佛阻隔了所有杂音,令天地间恢复了鸿蒙初开时的静谧,也将无数人家的灯火都隔绝开来。在这厅堂中漫步低笑交谈的二人,犹如独处一方天地,悠闲自在。 无论何人正在猜疑他们,无论何人正在算计他们,无论何人正在酝酿什么惊天阴谋——此时此刻,这一切都与他们无关。他们所在意的,他们放在眼中的,他们所思所想的,他们所谈所笑的,唯有对方而已。 翌日,王子献便去国子监恢复了身份,并拜会了国子监祭酒与司业等诸位学官。当然,拜会的同时,也送上了相应的土仪,并不算太贵重,但也着实讨人喜欢——但凡文人,有谁不喜文房四宝?虽并不珍贵,但胜在别致有趣不是? 他回来得有些晚,并未赶上国子监内部的举业考试。不过,趁着名单尚未呈报给尚书省,由祭酒做主,诸位学官将他团团围住,仔细考校了他一番。 寻常人若是面对如此众多的学官,多少有些紧张失措。然而王子献岂是寻常之人?不仅神情从容自若,答题的时候更是文思泉涌,几乎沉吟片刻便挥笔而就。完成策论之后,又有学官问了他几个进士科不会考的经义题,他也同样对答如流。 “啧啧,这一回省试,咱们国子监的学生又要大出一回风头了!”国子监祭酒抚须大笑,“小小年纪才华学识便如此出众,说不得又是一位甲第状头!唉,当年若是老夫的手脚稍快一些,又如何会错过这么一块良才美玉?”这两三年,国子监学生虽也有取中进士的,但也唯有郑勤——也就是当年向王子献示好的郑郎君得了个寻常的乙第状头。论起风光,自是远远不如四年前杨谦取中甲第状头的时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