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英国公借着机会抢白了杨荣一句。 暗示杨荣这种半路出家的文官,和朱棣的关系,并不及他英国公的亲密。 可是杨荣岂会罢休,别忘了,他最是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 他赶紧毫不客气的回击道:“英国公,既然是战场上下来的人,就不该我这个门外汉来告诉你,现在军队没有粮草的危害了吧?” 英国公杨荣这一番巧妙的抢白噎住了,他正想继续还击,朱棣木然地听完他们的争论,下达了命令: “班师。” 于是大军往北京开拔。就像一只蜿蜒爬行的长蛇,缓慢的掉头前进。 此时,坐在大型车辇里的朱棣,忽然觉得一种深深的厌倦。 他真的已经厌倦了。 从少年时起跟随名将远征,到青年时靖难造反,再到成年时远出蒙古,横扫大漠。 打了几十年的仗,杀了无数的人,驰骋疆场的生活固然让人意气风,却也使人疲惫不堪。 “还是回家吧。”朱棣在心里说。 此刻,回到北京的那个皇城,对于朱棣来说,忽然变成了一个十分迫切的愿望。 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变得如此迫切。 二十二日,朱棣和群臣商议分兵两路,他率骑兵东行,命郑亨等领步兵西行,约定会合于开平。 此时,朱棣的身体越来越差。他依然强撑着,命令马云严守秘密。 七月,大军到达翠微岗,周身患病的朱棣忽然之间,觉得自己有点撑不下去了。 他叫住了马云:“马公公,朕感觉不太好,恐怕回不了家了,也许,这大漠才是,朕最后的家。” “不,皇上,你会回去的。你要坚持住。” 侍候了朱棣十多年的马云,忽然觉得悲从中来。 “不要慌张。在朕看来,这几年,你跟着朕,也有了些历练,依你看,朕将在这最后时刻,召见谁最为稳妥呢?”(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