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冠礼-《神级复兴系统》


    第(2/3)页

    .......

    王耀在杭城呆到了自己生日,六月二号,六一儿童节的第二天,这也是王耀自从养父去世之后过的第一个生日,也是成人礼。

    茅韦涛和剧团所有人给王耀准备了一个大惊喜,徐玉兰等几位老艺术家们也都赶来给王耀庆祝。

    接受祝福的时候王耀几经眼红,心中莫名的感动,他做梦也没有想过,自己的一个生日,会有这么多人的祝福。

    古代男子成年也称弱冠,就是成人加冠的年纪,女子叫笄礼,都是要举行大礼的。

    梨园行有这个老规矩,弟子成年都会举办一个成人大礼,送上祝福,只不过寻常人家不太在意这个习俗,现代人给孩子办大礼一般都是考上好的大学或者结婚,很少在意成人礼。

    因为是大礼,所以从礼仪到衣着都是有严格要求的。

    徐峰和启功先生作为王耀的师尊,恩师如父所以执行礼仪,称笄者。

    赵骊蓉虽然是干妈,但是担任的正宾。

    有司,主角亲近的同辈帮忙托盘拿东西的,贺赛飞担任。

    赞者,主角的好友或者亲人,也是观礼祝福者,就是郑晶晶,徐卿美她们,燕燕莺莺的好几个打扮明艳动人的姑娘,都穿着汉服,还有特意赶过来的郑西西和黄佳妮。

    地点就在传承学院,那个地方大,而且安静,场地布置的很喜庆。

    加冠礼要三加冠,三易服和三祝词。

    沈慧欣专门给王耀做了四套礼服,一身白色深衣,上面绣着一副百花锦绣图,寓意着前程似锦,为庆服。

    第二件是玄端服,玄端服最开始是秦朝的官服,后来加以改制,成为了男子成人礼的第一套,寓意是成人可以走上仕途了,代表着为人臣中的忠。

    现代没有这个忠君的观念,所以可以寓意成忠于国。

    第二件是皮弁(bian)服,素色纱袍没有图纹,皮弁服在古代是祭服,寓意男子对天地山河的敬畏。

    第三件是爵弁服,黑袍红裤,绣着暗龙纹显得极为庄重,爵弁服古代是最高等级的礼服,用途是婚礼。

    光是衣服就换了四套,而且这种正式的汉服穿起来很麻烦,还是沈慧欣和绣娘帮忙。

    王耀没有长不用挽髻,加冠直接戴帽子就行,要不然梳头还要一段时间。

    但是从这套繁琐的仪式下来,王耀真切的感受到一种来自华夏的仪式感,这种仪式感告诉着王耀,成人的重量和意义。

    王耀觉得任何一个华夏后人都应该感受一下这种成人礼,要不然大多数人,不懂的,成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意义。

    成人代表着成为了独立人,肩负起家庭,社会的责任,头顶上冠帽的重量提醒着他,他不再是个孩子了。

    人类应该是需要仪式感的,这些礼仪看似繁琐虚无,但是这种仪式感是真切烙印在你生命中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在华夏这个礼仪大邦。

    仪式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现在的人浮躁,主要就是因为缺乏仪式感。

    仪式感是唤醒人类身份的认同感,是人类区分于动物的一项重要进步。

    求婚的过程是仪式感,婚礼的过程也是仪式感,同理,成人这种庄重的时刻,也应该有这样的一种仪式感来告诉我们,我们长大了。

    仪式感不是没用的东西,也不是华而不实的东西,就好比,在家看电影跟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的差距,不光是专业的差距。

    而是让一群人聚在漆黑的房间,这种环境暗示下产生的‘观影仪式感’会让你不自觉的投入道面前银幕编制出的梦境,一定会更加容易投入,更加容易走心。

    这是一种重要的精神需求,跟在家随便在电脑上看电影,完全是两个心态。

    一场盛大的仪式在百十来位长辈和朋友的见证下,王耀除了感动之外,心态好像也直接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少年到成年人的变化。

    送礼金是一件很俗的事情,梨园行不兴这个,所以送的礼物都是一些有心意的礼物,剧团的师姐师兄多送的是玉或者菩提,还有笔墨之类的,金闻声把惊堂木传给了王耀,徐玉兰她们把一些珍藏的剧目送给了王耀。

    这些剧本多是失传的,就算是她们也未必能唱出来,留作行当或者门派的传世之宝,希望以后有后人能够复原。

    启功先生送了王耀一方玉印,上面刻着一只匍匐白泽,白泽寓意驱邪消灾,祈福等是瑞兽,印下刻着‘辜罔’字体有金戈之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