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最大的亮点不是电影,而是一出‘戏’’——莫斯科时报 ‘评委会特别奖获得人质疑评委会颁奖规则,不知道是乌龙还是无知。’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颁奖台上去了个东方戏子。’ ‘尼基塔主席推翻传统评论规则,开辟新篇章。’ ‘十三秒最佳女主,尼基塔主席被称为最真实演技的女演员。’ 第二天,俄国各大主流报纸分别把这次电影节从各个角度客观报道,丝毫没有夹杂主观报道,引起了民众的各种反应。 “这届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竟然是两个亚洲人?好奇怪啊。” “双黄蛋?还是来自同一个剧组?等等,十三秒的最佳女主角?搞什么?” “咱们国家电影真是越来越诡异了,尼基塔主席竟然把女主角颁给了一个只有十三秒镜头的亚洲女演员?” “这些亚洲演员的衣服倒是挺有意思的。” “听说尼基塔主席昨天跟人在台上争吵起来?怎么没报道?我要回去看重播。” “这届的亚洲人怎么这么多?” “这个亚洲男人还挺帅的。” 因为没有媒体的主观推波助澜,所以大多数俄国观众找不到什么重点,都各自看热闹。 但是在另外一边的欧洲却闹开了国。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大乌龙,获奖演员质疑评委会权威,史无前例。’ ‘荒谬的尼基塔,践踏电影规则。’ ‘十三秒的最佳女主角,到底是何方神圣?’ ‘斯坦拉夫斯基看了会流泪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荒谬的最佳女主角。’ ‘连同剧组的男演员都看不下去的最佳女主角,疯了的评委。’ 即便是这种主观的媒体报道,以美帝群众为,除了在嘲讽老对头俄国的电影导演之外,他们的关注点更是奇怪。 “这剧组是买通了评委会?” “这些礼服好奇怪啊,不过还挺漂亮的,亚洲女人看起来就是别有滋味。” “获奖演员质疑评委会,吃错药了?得了奖还搞事情?” “十三秒的最佳女主角?什么电影女主角就这点戏份?” “我觉得这个男演员挺有特点的。” “尼基塔真是老了啊,都糊涂了。” 而电影界则是更加热闹,尤其是好莱坞的导演们,听说了尼基塔打破了常规选的女主角之后更是纷纷文嘲讽,大多数人都找来《游园惊梦》的片源,来欣赏到底是什么演技,让尼基塔了疯。 但是本来是奔着嘲讽去的他们,再次被这部琐碎,甚至在他们眼中有些差强人意的电影吸引,其中对于民国时期,新旧龙国转变和魅力深刻的人物刻画让他们对东方又有了一种新的印象。 尤其是里面,王耀和宫泽理惠,吴彦组和王祖贤的两组激情戏码,更是让他们感受到了一种属于华夏特殊韵味的性与理。 更为重要的是,郑晶晶的那个十三秒镜头,确实打动了很多导演,让不少导演有了灵感,想要拍摄一部关于神秘东方的题材电影。 当年《末代皇帝》横扫整个西方电影的神话,让这些后辈导演们都像是现了一条捷径一般。 尤其是对文艺片热爱的法兰西,《游园惊梦》一下子成了热门话题,电影里的浪漫,是他们完全理解不了的新奇东西。 而在往上一层的学术派,则更在意尼基塔的真正意图,他们开始小心提防起来,因为这次‘尼基塔的糊涂’似乎是对整个电影演技理论学术的一次挑战。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