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朝廷的方略-《乱明》


    第(2/3)页

    现在皇太极不仅立了文法,还登极称孤道寡,想要彻底消灭清国、夺回辽东,谈何容易?

    杨嗣昌准备从蒙古、朝鲜入手,双管齐下,逐步扭转战略上的不利态势,最终达到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目的。

    失去了辽东,朝鲜与大明的陆路联系已经彻底断绝,要想自朝鲜威胁女真人的后方,唯有通过海路。杨嗣昌考虑到林纯鸿势力过于庞大,并不愿意林纯鸿四处升手,他将希望寄托在郑芝龙身上。但是,杨嗣昌详细了解海上态势,又想到了当年郑芝龙拒绝驰援锦州的恶劣记录,他最终还是把视线转向了林纯鸿。

    这段时间,杨嗣昌耍尽手段,无非就是想与林纯鸿达成一定程度上的默契,以免双方有战略误判,给朝廷带来灭顶之灾。这个默契,就包含林纯鸿兵指朝鲜,从后方打击、削弱女真人的实力。

    对于蒙古,杨嗣昌有意重新拉拢蒙古。不过,皇太极在蒙古经营日久,通过大规模联姻,与蒙古许多部落结成了稳固同盟,要想从中插一手,难上加难。倒是林纯鸿在大同、宣府大规模收购羊毛,倒让杨嗣昌眼前一亮,有点醍醐灌顶的感觉。

    在经济利益的趋势下,所谓的联姻只是笑话,这是千古不破的真理。

    只是,目前也就只有林纯鸿才能将收购羊毛变成不亏本的买卖,别人也模仿不来。更何况,通过这条路必然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方才有决定性的作用,杨嗣昌哪有这么多时间等待?

    杨嗣昌现在所能做的,只能在剿灭境内的贼寇后,投入重金编练宣大边军,稳固宣大防线,让皇太极不敢轻易跑到京师城下耀武扬威。

    杨嗣昌长叹了一口气,将思路从长远规划中转回至眼前。

    杨嗣昌从李绍翼的密信中,了解到林纯鸿欲招降张献忠、罗汝才,并准备将贼寇安置在洛南县的事实。他一眼就看出了林纯鸿欲将熊文灿推向前台,借此增强对朝廷政略影响力的打算。

    林纯鸿想把手伸入大明中枢,杨嗣昌虽从感情上无法接受,但从理智上出发,他反而有点期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