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潼关。 自哥舒翰代替被冤杀的高仙芝出镇潼关,安禄山派遣安庆绪带着反军主力三次来攻皆被哥舒翰击退,未使反军踏进潼关一步。 潼关便如同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一般,死死的挡住了反军西进攻打关中的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皇六子荣王李琬因为眼看着封常清与高仙芝悲惨的死在自己面前而昏迷病倒,这一病便再也没能起来,在哥舒翰出镇潼关不到十天便病逝了。 消息传回长安城,唐玄宗悲痛,追封李琬为靖恭太子,哥舒翰也由副元帅升级为主帅,不过这与先前并没有任何区别,因为不管是副元帅还是主帅,大军都实际都由哥舒翰指挥。 哥舒翰带着足足十七万唐军驻守潼关这样的天堑,别说安禄山派安庆绪三次都只带着十几万反军来攻,就算三五十万反军,但只要哥舒翰坚守不出,潼关就是铜墙铁壁,反军休想攻破! 守在潼关,哥舒翰的压力其实一点都不大,他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牢牢守住潼关。 然而,许多事情总是事与愿违。 一件事情的发生,加上唐玄宗的决择,最终还是将大唐推向了悲惨的巅峰。 —————— 要说杨国忠这些年造孽着实不浅。 百姓痛恨安禄山造反,致使天下大乱,生灵涂炭。但对杨国忠的痛恨同样也不逊色安禄山多少,安禄山一开始起兵造反时打的清君侧诛杀杨国忠的旗号,当时可确实合了不少百姓的心意。 大唐沦落到今天的地步,许多人是直接将罪责归类到杨国忠头上的,认为就是杨国忠蒙蔽了唐玄宗,祸国殃民,因此想杀杨国忠的人很多,不仅有普通百姓,也有许多官员将领。 哥舒翰麾下便有一些将领特别想杀杨国忠,其中又以马军指挥官王思礼为首。 第(1/3)页